|
上次回家赶上了太莪乡唱大戏。唱大戏,在官方的文牒中叫"物资交流大会",在我们当地老百姓口中都叫"过会"。仔细想了一下差不多有二十年再也没有看过秦腔戏了,刚回家就听说农历6月26日太莪乡挂灯,第二天一帮死党就嚷嚷着到时候一定要去看戏。
小时候暑假,是家乡唱大戏的好时机,县剧团会挨着去各个乡唱上十天半个月,大家忙了一年了,趁着农活消闲了,借助唱戏歇缓歇缓,走亲戚会朋友,很是热闹。
太莪乡和我们乡是邻乡,记得还是初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去子午岭原始森林打山杏的时候经过太莪乡,在"蹦蹦车"上看了一眼太莪乡的街道,就一条街道一眼望到了头,对乡政府、卫生院、戏院(人民广场)等有了个大概记忆,可是从来没有去那里看过戏,因为实在太远了,从老家的村庄到我们所在的乡(我们习惯上说的乡是指乡政府所在地街道)有十里路程,再从我们乡去太莪乡又是近二十里的路程,不但路途遥远还要翻三个岘子,岘子坡立,自行车很难骑上去,所以对我们这些"狗看星星只知道稀稠"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不让去的,其实父母也没有去太莪乡看过戏。
那天下午,一个"死党"打电话告诉我晚上去太莪乡看戏,夜戏是国家一级秦剧表演艺术家的专场,演出的剧目是秦剧中的经典《窦娥冤》,等他们几个下班收拾妥当,我们就从县城出发了。如今我们的家都在县城而且离的很近,一个电话就可以马上聚在一起,一路上又说又笑,感触颇深。岘子的坡也没有以前那么立了,马路也拓宽了许多,全线柏油路。在太莪乡工作的那两个"死党"不停打电话催问到那了?快到了么?
还没进入街道,就看见他两早已翘首相迎,车停好后,在他们单位坐了一小会儿,就直奔戏院子。我的个天哪!进入街道,就被街道的阵势给震慑住了,四车道的马路三个车道已经停满了车,当然已经是私家车的天下了。时过境迁,与儿时记忆中的看戏的场面完全不同了,那时候看戏全是自行车和"蹦蹦车"。但是街道两旁的生意和记忆中的依旧一样,羊肉馆、西瓜摊、凉皮凉粉、砂锅小吃等依然是多了许多帆布帐篷店,而且生意都十分红火。此时戏早已经开始上演,戏院里人山人海,为了一睹名角芳颜我和一个"死党"两人好不容易挤到前面,也就勉强看了个轮廓,其实戏曲也就只能看个演员的大概,相比之下感觉要比李玉刚眼睛大的多,眼睛大的人肯定漂亮,我一直这样认为。就这样站着看了一会,两位"地主东家"说这里的吃食都是地地道道的土产山货,因为太莪乡是山区中的山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放羊,农村家庭养鸡也被我们前塬里人家养的多,这几天过会,街面卖的都是正真的山货。于是我们就在戏院的入口处选了一个二楼的包间坐了下来,主要点了鸡肉和猪排,这位置好,后面窗子可以看见戏院,前面可以看见出入的人流。我们坐在房子里,看着锣鼓钹镲,三弦二胡,生丑净旦,才子佳人,咿吚呀呀的唱着。听着熟悉的弦索声响,唱腔道白,戏台上的红脸白脸,相公青旦,一会大声道白,一会唱腔婉转,煞是热闹。看着出出进进的人群,听着咿咿呀呀的唱腔,聊着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经历,早已不知戏里的情节是怎么回事了,思绪便飞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儿时。
小时候我家住在离村庄中心比较偏远的"小梁"上,小梁上只有我们一家人,父亲替生产队看山,看山没有补贴,无非是有几十棵半死不活的山杏树,每年杏子"黄"了晒的杏干和杏胡就是我们一家六口人看戏的花销,一年可以收入一半百块钱,由于父母经营得当,记得有一年杏胡和杏干的收入超过了两百块,结果第二年看山就换了人。新换的看山的由于离的远,平时也疏于管理,杏子黄了不能及时收拾,全烂在了山上,再后来索性连杏树都做了柴禾。那时候全村就四叔家和金先生家买了生产队的瓦房,算是两户住房的人家,其他人家都住在窑洞里,家家户户都点的煤油灯,收音机是那时候每个家庭必备的家具,秦腔也就是通过收音机从小就印记在了我的记忆里。冬季夜长父亲也会借几本小说回来在煤油灯下读给我们听,母亲一边听着故事一边为我们一家六口做好一年的布鞋,后来我去乡上上中学,晚上住校,就听不到秦腔戏了,只有周末回家继续听收音机里的秦腔、听爸爸读小说、看妈妈纳布鞋,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95年村子通上电,通上电以后收音机就慢慢退出了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收录机,可以播放秦腔磁带。
戏听多了看多了,也就懂了一些剧目,《十五贯》、《游龟山》、《游西湖》、《金沙滩》、《二进宫》、《五典坡》、《赵氏孤儿》、《铡美案》等等。我最爱看的是《八件衣》、《花亭相会》、《下河东》、《哭祖庙》、《苏武牧羊》和《五台会兄》。后来阅读了一些剧本,对秦腔更加喜爱,也多了更深的了解,其实秦腔戏的情节非常简单,主题大同小异,不是精忠报国,就是扶弱济贫,弘扬正气之类。仔细一想,戏台上演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所不同的,只是服装的差别而已。
不知不觉,已近不惑之年了,因为看戏而想起了往事,心里的记忆竟然还是那样的清晰,犹如昨天,历历在目。如今我们一帮"死党"吃着山珍喝着啤酒看着大戏,享受着童年的纯真,享受着只有我们才会拥有的那片心灵的净土,与其说是在看戏,不如说是在品味人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看戏了,娱乐消遣的方式太多,不像我们的童年那样苍白单调。但是我们的青春因贫穷而洁净,因单调而记忆深刻,戏如人生,真是回味无穷。
https://www.ebb365.com/ |
|